新闻咨询

不用水的纺织印染科技,带你了解”无水染色”的前世今生

近日,我国纺织业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迈了坚实的一步——率先实现了超临界CO2无水印染技术的稳定规模化应用。

据报道,中昊光明化工院的超临界CO2无水染色装备已经连续稳定生产了五个月,该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地为青岛即发集团基地。这是目前国内最大(达2250L)、全球唯一能够连续平稳运行的超临界CO2无水印染产业化示范装备,毫不夸张地说,它实现了行业的颠覆性突破。

不用水的纺织印染科技,带你了解

不用水的纺织印染科技,带你了解

超临界流体染色的历史

1991年Jasper公司与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DTNW)合作研制了第一台半工业化的染色机,该染色机容积67L。(见图1)

1995年德国Uhde(伍德)公司和德国西北纺织中心(DTNW)合作,开发了一台具有染液循环系统的设备,其染色釜容量为30L。这台设备1995年在意大利米兰纺机展上展出,1996年又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际纺机展上展出,受到广泛关注。后来伍德公司不断对设备进行改进,于1999年推出了改进后的设备。(见图2)

1997年,欧盟资助了一项三年期的超临界流体染色研究项目SUPERCOLOR。主要研究由法国纺织研究所承担,设备由瑞士齐木特(Chematur)公司承担制造,并命名为“Rotacolor”。设备容积为7L,承压400bar,加热温度150℃。(见图3)

2005年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研制了一台40L的超临界流体经轴染色机取得了成功。(见图4)

2008年,荷兰Dyecoo公司,首次进行了超临界CO2染色设备的商业化运作,并与2010年为泰国Yeh集团提供容量达100-200磅的经轴染色装备系统,并可进行一定规模的商业化生产,2011年批量上市。

Dyecoo公司和Yeh集团公司合作开发的这台设备将是全球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超临界染色生产型设备。

2012年阿迪达斯与泰国YE集团合作,推出了第一款无水染色的T恤,命名:DRYDYE。下面是当时阿迪的宣传图及视频(2012年夏季阿迪销售了首批5万件无水印染T恤):

2012 年,Nike对荷兰Dyecoo公司进行了投资,并用于无水染色运动衫等产品的开发。对无水染色命名:ColorDry。

同年,亨斯迈和荷兰DyeCoo公司联手开发CO2超临界染色技术。

2013年,Nike主要合作伙伴台湾的远东新世纪公司也投资并购买了荷兰Dyecoo的设备并进行Nike公司ColorDry面料的研发与生产。

巨大变革 具有极佳推广应用前景

与传统水介质染色相比,无水染色技术可节约盐100%、上染环节节水100%和降低能耗39.3%,染料固色率达到97%以上。据广东溢达统计,在我国全行业使用无水染色技术的条件下,每年可节省约194个杭州西湖的水量。

“无水染色”技术的开发,是通过对溶剂组合、染色机理、工艺优化、配套设备等,全方位的研究开发,而形成的一项全新的染色技术。相较传统染色,该技术在设备、化工料、生产工序等方面都有显著突破和创新。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不仅需要印染企业的改革拓新,更需要全产业链的配合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无水染色”技术是革新式的巨大变革,可媲美清洁能源车替代燃油车。无水染色生产方式的变革不仅影响整个纺织服装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全行业使用“无水染色”技术的条件下,每年可节省约194个西湖的水量),还将产生巨大的商用市场。当前,知名品牌和印染行业自身对环保型生产技术、节水减排低碳产品均有迫切需求,因此该技术具有极佳的推广应用前景。目前,溢达集团已基于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与国内外多地政府、多家品牌客户和企业伙伴展开合作,市场需求巨大,反馈良好。

“无水染色”技术将为缺水的产棉地区带来福音。如我国西北部地区是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地,具有鲜明的纺织地域优势。这些地区在棉花总产、单产、种植面积、商品调拨量等方面位列全国第一。但是,多年来,当地的纺织服装下游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集中表现在印染环节无法取得突破:首先是传统印染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水,而这些地区大多水资源比较匮乏;其次,我国西北部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环保要求日益趋严,传统印染产生的工业废水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砂类物质、和高浓度的无机盐,如按传统的染色工艺,大量的废水排放将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无水染色”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纺织工业废水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有望彻底帮助解决这一困局,重塑纺织服装的整体产业布局。与此同时,在水资源匮乏或生态环境脆弱的产棉地区,不仅拥有原材料优势,更在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方面都有着较好的政策优惠,有了“无水染色”技术的加持,印染企业将能顺利落户这些地区,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更能贯通纺织服装全产业链,从而让这些地区形成综合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间接解决当地服装纺织产业发展所存在的供应链不全、品牌缺失、设备落后等主要问题,同时还能够带动人口聚集,解决大量优质就业,创造出前景广阔的产业发展模式。